介绍:《最后一封情书》






很少介绍什么东西。
有些人用了什么好用的、吃了什么好吃的、看了什么好看的都会介绍给朋友们,甚至会强力推荐,说到比广告更精彩。可是自己却很少做这样的事,什么东西好用不好用、好吃不好吃、好看不好看都在心里留谱,除非朋友询问意见,否则不会刻意赞美或贬低。
有些朋友曾经鼓励我写一些影评或剧评,我也没什么放在心上。自觉斤两不足,没什么资格去批评一部作品的好坏;曾经也是有写过一些的,却觉得自己写得有点辞不达意,而且个人观点太强,客观分析太弱,成不了好影评或剧评的火候。
所以,决定介绍这本我所买过最昂贵的一本书,还是很担心自己力有不逮。不过,倒不是因为这本书是我书架上最贵的书所以就介绍它;而是因为与这本书的渊源还蛮深,值得记录下来。
可能是一年多前吧!我偶然在面子书(对,又是面子书……)上看见诚品的专页介绍这本书,马上就被吸引了;由于之前书展时申请了城邦会员,就想查询本地有没有售卖或代理这本书,结果是没有的。但是职员告诉我,可以帮我从台湾订购过来,我知道价钱会很高,却还是答应了。
于是,书来了,加上邮费,一共170多块。我非常吃惊,他们解释书会这么贵是因为他们替我订购的是限量版,随书送一条围巾,所以价格比较贵。当时,我哑巴吃黄连,都穷到快发霉了,哪里还有钱拿书啊?于是,我一拖再拖,找了一大堆理由,就是没有找到时间去拿书,到后来他们也都懒得追我了。我这个穷鬼当然乐得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最近,城邦开了门市。开张时,我特地去看看。其实,那本书是一直放在我心里的,却一直不曾去询问它的下落,尤其过了那么久,仿佛已经不关我事了。
然而当我随意地问那里的职员关于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自己会听见的答案是它已经不存在了,却正好相反。
它在,一直都在,而且一直都在等它的主人,就是我,去接它回家。
当职员把它从柜子拿出来时,我实在难以置信。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而它居然还在!这二十多年来,我极少遇见这样的状况。
买东西是很看缘分的,有些东西当时很想买却因为某些理由(多数都是因为价格关系)而止步;过了一段日子,就会发现其实也不是真的那么喜欢那件东西而已,只是当下的感觉很想要而已,所以之后就算有钱,就算再遇见那东西,也不会去买了。当然,也有发生过一直很想很想要,即使过了好几天还是很想要,终于立下决心与金钱要去买时,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可是,这本书却不一样。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因为那围巾而令到价格水涨船高,但也很喜欢围巾与书本内容相结合的意义,所以不抗拒那围巾的。说真的,那价钱也在合理范围内,我也并非真的穷到付不起那笔钱。最重要的还是我一直都记得自己订了这么一本书,而我没有去把它带回来。
职员告诉我,他们一直都帮我收着这本书。因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书局要代理这本书,也没有任何其他人有相同书本的预订,根本找不到买主,除了我。
于是,这本由作者安德烈·高兹(Andre Gorz)在他死前一年写给与他共度人生58年的妻子的《最后一封情书》 Lettre a D.),终于被我带回家了。 
Andre Gorz是一个作家、哲学家。我不打算详细介绍作者有什么著作或丰功伟绩,因为那是随便google一下就会有的资料,肯定比我在这里叙述得更详尽。
不过,这本书的背景却有必要被叙述。
2007922   早晨
距离巴黎八十英里外,一个名叫Vosnon的村庄,
距离大马路一段距离的高兹住宅。
清洁女工看见房门上用图钉钉着一张单薄的便条纸,
字条上潦草的写着:“通知警察局,不要上楼”
门外是高兹种植的两百多棵树,
屋子里,依旧有朵玲的优雅美丽。
高兹和他的妻子朵玲肩并着肩,躺在床上。
医生宣告,他们因服药过量死亡。
床边放着几封高兹写给朋友的信,
用平静的口吻向朋友告别,
并请朋友将他们一起火化,
骨灰合而为一。
这一年,他八十四岁;
她八十三岁。

这段文字截取自书中最后的交代。
Andre Gorz写给他深爱妻子的这封信里,老实说,我看不懂。
不止是因为信中提到了许多我不认识的人名、书名、报章杂志之名,还有什么论文什么主义什么社团什么理念等等,这些东西只是让我不懂这封信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其实无伤大雅的;真正让我不明不懂不了的是里面那一份爱情。
Andre Gorz与妻子Dorine在一起五十八年。根据信中的叙述,这五十八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而且因为Dorine是个性格自主、见解独特的美丽女人,因此在Andre Gorz的工作上起了很大的影响;Andre Gorz在信中一再地强调Dorine的工作能力之高,实在是在他之上,甚至有一段时期让他有所羞愧。
Andre Gorz说他们总是形影不离地出现大小场合,所有人都知道:他不能没有她。
Andre Gorz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妻子会对自己不离不弃,在他的认知里,Dorine能力比他高、赚钱比他多、美丽又自主、社交能力很好,总是可以很快就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连著名的沙特先生也十分关注这个对他不具敬畏而落落大方与他交谈的女人;而且在英国一直有一位绅士等着她归国后要与她结婚…… 这样优秀的女人,Andre Gorz不明白她怎么会看上当时穷困又默默无名的自己。
可是,爱情就是这样。或者,这样就是爱情。
全世界这么多人,不是他也不是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那个人,就只是特定的那个人左右我们的思绪,摇摆我们的天地,那个人的一颦一笑控制我们细胞的伸缩;那个人的一言一语掌握我们脉搏的频率。所有的纷扰或平静因那人而起而灭。
没有知道为什么就是那个人,就算是思考了一生的哲学家,致力于改变世界的作家如Andre Gorz也不明白为什么就只有那个人会对自己有这样的作用。
然而,他拥有爱情。一份至死也不愿分离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对我来说,何其陌生?
那种陌生的感觉就好像初生婴儿刚刚诞生于世界就哭,未必是因为恐惧或愤怒或愉悦,而是很可能是因为太陌生了,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只好用最原始的方法了。
最近很喜欢看一些自己看不是很懂的书籍。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很有学问,相反地,是为了不断提醒自己:其实是多么缺乏了解这个世界。
Andre Gorz的妻子被诊断有病后,受病痛折磨20多年,可是却一直以乐观的态度继续为人。但是两人同时也都非常清楚地晓得他们不愿意成为那个没有对方的存活者。
所以,在他们都还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服毒自杀,真正生死共存。

我无意介绍自杀这个课题,因为跟这本书没有关系,那只是作者与妻子的最后结果。
虽然我不否认这是吸引我想看这本书的理由之一,但是书中内容所要诠释并不是自杀这回事,而只是一个男人对他深爱了58年的女人最后诉说一次,他心里对她一些愧疚,深远的敬佩和无法停歇的爱。

而且,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这两夫妻是如何热爱他们的生命。Andre Gorz曾多次提及自己与世界隔绝,对生命的迷思,是Dorine让他开始热爱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因为有Dorine,他的生命才值得他热爱。

他们在穷困的咬紧牙关去度过,这段时期里,Andre Gorz从未放弃写作,Dorine也一直支持着丈夫,她深明爱上一个作家就必须也爱上他的写作,所以她对丈夫说“那就写吧!”这句话不仅让Andre Gorz深刻感激,也是让我内心翻腾许久,悸动不已的话。

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爱情,所有的所有,对我来说都是那么地高尚却又实在。我并不鄙视庸俗,但是如果是有能力去过自主又有尊严的生活,为何要攀龙附凤、为钱劳劳碌碌一生最终只剩下“不知所谓”四字而已?

他们对于世界、政治的观念,我十分认同。我也向他们“足够就好”的简单生活方式致敬。

而他们的爱情,我不懂,真的不懂。
我是标准的现代城市人,过着标准的城市生活,即是:钱,永远都赚得不够用;爱情,永远都是一场又一场的分离。

这样绝对不愿分离的爱情,原谅我无法懂。



这本《最后一封情书》 Lettre a D. 介绍完了。也许因为我不懂这里面的爱情而导致我也不懂怎样介绍这本书,但是不代表它不是一本好书。


而且,一本书之所以会诞生,正正就是为了告诉读者所不知道的事,不是吗?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人只有活得夠久,你才能知道什麼叫做麻木

点滴(肆):After our 《SMS》……We all are Angel ^^

那个女孩的性事 II